中美对弈不期而遇,拉闸限电史无前例

这几天恒大危机吸引了不少眼球,其实现在国内外政经形势多变,其影响都不亚于恒大爆雷。国内是史无前例的拉闸限电,让一些高能耗企业一筹莫展,从经济发达的广东、江苏、浙江到欠发达的云南都有拉闸限电,一些上市公司纷纷公告停产停工。

中美对弈不期而遇,拉闸限电史无前例

中美对弈不期而遇,拉闸限电史无前例

中美对弈不期而遇,拉闸限电史无前例

对于在经济复苏时期为何大规模拉闸限电,一般认为是上面雷厉风行执行碳减排政策。也有人认为,这是为了掌握大宗商品定价权,与美国对赌呢。但是这么多商品,定价权不是你想掌握就能掌握。还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未雨绸缪,不为国际流动性泛滥兜底而采取的无奈之举。

1

中国不为美元流动性买单

这种观点认为,美元流动性泛滥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再度猛涨,对我们的生产、消费都产生巨大压力。今年以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高层会议都有好几次讨论大宗商品问题,今年6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按照国常会部署,好几次向市场投放铜、铝、锌等国家储备,但还是没能压住。

大宗商品的价格压不住,因此有人认为只有限产这条路:

中美对弈不期而遇,拉闸限电史无前例

然而,这种观点实在有点阴谋论,实际上也站不住脚。因为以拉闸限电来应对大宗商品涨价,首先直接损害的是自己的产能与收入,进而影响到就业,不是简单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更有可能是没杀到敌人,而自己先倒下了。

而且,拉闸限电主要针对的是能耗高的企业,目标是具体而明确的,而不是专门针对大宗商品所涉及的行业。大宗商品的价格一时涨一时跌,同一时期有上涨的也有下跌的,没有办法来进行针对性调控。因此,把拉闸限电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联系起来,有点匪夷所思。

现在经济的疲弱已经在消费数据上充分体现。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8月份经济数据显示,8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95亿元,比上月大幅回落6个百分点,同比仅增长2.5%,两年复合增速为1.5%,比7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下行较快。

中美对弈不期而遇,拉闸限电史无前例

消费疲弱,不仅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复苏和全年增速,而且影响到社会稳定。疫情已经影响到中低阶层的收入,很多人还在指望开工能赚点钱呢。因此,从确保经济持续复苏、增速保持平稳水平的目标来看,以市场化手段来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还是风险最小、效果最好的途径。

9月22日,国务院再次指出,更多运用市场化办法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保障冬季电力、天然气等供给。通过市场要素和资源的充分利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互补来调节市场价格,对一些企业来说,还是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

2

假性需求引发投资过热

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除了因疫情导致的全球供给增速放缓之外,其实与中国的碳减排措施密切相关。“碳中和”相关的政策安排进一步加剧了短期供需矛盾,推升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就是说,拉闸限电等政策是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而不是结果。

在这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硅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品种。去年硅料价格还处于低位,今年却让人刮目相看。原因没别的,就是因为中国强化了碳中和目标。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光伏行业产业链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装机下滑,需求不景气,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调,组件价格降到1.5的极限,结果导致不少企业亏损、停产。

去年下半年疫情缓和后,各国出台各种政策刺激经济,中国更是高举“碳达峰”“碳中和”的大旗来拉动经济。结果导致新能源行业投资与生产大增,光伏行业需求也迅速回升,各路资本也蜂拥而入光伏行业。

在政策扶持与资本加持下,光伏行业疯狂扩产,18个月内新增的产能已经超过了过去18年的总和。由于新产能投产,就需要大把的硅料,库存、在制品和成品(约为年产能的20%)。硅料等原材料的需求被迅速放大,然而,终端实际需求只是比去年上涨10%左右!

中美对弈不期而遇,拉闸限电史无前例

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供给端远超需求端,这就意味着生产供给端出现了假性需求。这种假性需求进一步传导至锂电池和芯片等行业,拉动铜、铝等金属的需求大增。这些生产性企业产能大增,自然需要用电,于是煤、油、天然气大涨……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新能源汽车,生产供应端一下子放大,但是终端市场消化能力却没有同步放大,甚至如前文所说,国内国外的消费都还很疲弱,没办法去消化这么多的投资产能。

简而言之,这个传导链主要是两条路径:

1、碳中和——新能源投资过热——产能扩大——用电增加——煤油气大涨——拉闸限电

2、碳中和——新能源投资过热——产能扩大——硅料、金属上涨——拉闸限电

显然,拉闸限电的主要针对的是新能源领域里的投资与生产过热,避免未来几年又出现产能过剩,导致浪费低效不说,还会引起经济大起大落。

当然,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另一大动力是全球流动性,因为美联储又要大放水了。

3

美国饮鸩止渴

在暑期两个月,由于担心美联储踩刹车推出Taper,大宗商品表现不怎么样,但从年初走势来看,大宗商品玩家们还是在石油、金属和农作物等领域都取得了不菲成绩。追踪19种大宗商品的TR/CC CRB Excess Return指数,今年以来已经累计上涨了31%,而同期,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21%。

中美对弈不期而遇,拉闸限电史无前例

随着经济复苏,市场臆测经济成长将放缓原材料需求反弹,而美联储很可能在下半年踩刹车,进而影响金属、农业和石油的需求。此外,美国恢复债务上限,也减少了流动性预期。

2019年美国国会决定暂停债务上限,为期两年,债务上限在今年的8月1日重新生效。暂停债务上限指的就是美国政府不再受到债务上限的限制,想借多少就借多少,来达到偿还债务的目的。自1960年以来美国国会已经提高或暂停了债务上限总计约80次。每一次都加速放大了美国的债务,债务越多越还不了,但是美国也没办法,明知道是杯毒酒,但也要喝下去。

虽然两年来美国印了不少钱,债务规模迅速扩大,但是还是入不敷出,美国政府又没钱了。美国财长耶伦表示,现在国会必须再次暂停债务上限,否则到10月份,财政部的现金余额将降至不足水平,联邦政府将无力支付其账单。

“我们终于摆脱了疫情危机。别让我们陷入金融危机。”耶伦对两院如此说。在民主党的操作下,美国众议院已经投票决定暂停债务上限至2022年12月。

虽然还有待参议院表决,但是国际市场上的大鲨小鳄们已经嗅到汛期到来的气息,一下子缓过精神来,大宗商品价格纷纷上扬。

9月23日,国内商品期市开盘多数上涨,黑色系全线上涨,硅铁涨逾10%,锰硅期货主力合约涨幅扩大至逾10%,动力煤涨逾7%;基本金属多数上涨,沪锡涨逾2%;能化品多数上涨,玻璃涨逾4%;PVC期货主力合约涨逾4%……

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让中国的生产企业苦不堪言,因为大部分的制造企业都是采取订单式生产,但是原材料的价格突然上涨,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一路暴涨,订单越多就意味着亏得越多。如果取消订单的话,又意味着客户流失。为此,在这种形势下,大多数企业能维持就维持。

4

“稀缺性”VS“流动性”

对于中美两国来说现在都面临两难,中国既要担心经济紧缩,又担心投资过热产生泡沫,就像现在新能源领域一样,一拥而上又出现产能过剩,好在中国可以通过拉闸限电,来抑制局部过热。

从长远来看,中国碳减排的目的是不希望用低价资源补贴国外,而把污染留在国内,因此碳中和势所必然,但是短期如何平衡政策带来的影响却不容易,因为一方面要考虑受影响企业如何生存,另一方面又有考虑新能源领域生产过热。

因此,这次拉闸限电背后的原因没那么复杂,只不过是中国需要抑制经济局部过热,美国需要缓解财政压力而大放水。两者恰好在这个秋天不期而遇,前者(“碳中和”相关安排)放大了商品的稀缺性,后者释放的流动性,虽然稀缺性与流动性都不是中美两国的初衷,但是却推动了全球商品价格上涨。

全球大通胀要来了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 世范财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佛山财经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scjw.com/6480.html

佛山财经新传媒,是一家致力于提供佛山本地财经资讯、高端金融数据及产业报告的全媒体平台机构。我们向希望寻求真相的读者提供可信赖的信息源,以客观、专业的视角提供佛山热点财经资讯。投稿/商务邮箱:63119918@qq.com

(0)
财经小编-郑郑的头像财经小编-郑郑官方团队
上一篇 2021-09-25
下一篇 2021-09-25

智能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