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的西樵探索:让绿水青山转化成宜居宜业宜游的资源优势

近十余年,我国城乡关系政策从“城乡统筹发展”,到“一体化发展”,再到“城乡融合发展”的转变。

城市的发展,正呼唤着乡村齐头并进。

在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南海区西樵镇,城与乡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子?

西樵的城与乡守望相依,如何向存量土地要产业发展空间,盘活土地资源,把“绿水青山”的坚守转化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重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已成为西樵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课题。

城乡融合的西樵探索:让绿水青山转化成宜居宜业宜游的资源优势

纵观南海发展历程,“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村级工业园,曾经是南海民营经济发展的摇篮。但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城市化的推进,村级工业园环境破落发展滞缓,土地利用率低、产值、产能相对落后等问题交织缠绕,既影响城镇面貌,又阻碍产业转型升级。西樵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

城乡融合的西樵探索:让绿水青山转化成宜居宜业宜游的资源优势

图为:五八科创园已引入涵盖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专精特新”等规上企业14家。近期,园区二期开发建设也将启动。(通讯员供图)

当前,西樵形成了以文旅、纺织、陶瓷、卫生用品为主的多元化发展产业体系,同时,大力引进电子信息、先进装备、新材料、新消费品等新兴产业。然而,如何进一步突围壮大产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重塑产业空间是关键。西樵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南海区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莫柏源在座谈会时也提到,近几年西樵纺织业的集聚和品牌效应有所减弱,除了与周边地区纺织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有关,还与产业发展空间受限有关。

如何向存量土地要产业发展空间?我们看到,西樵把目光转向了南海国土空间综合治理改革创新(简称“地改”)。其中,改造提升村级工业园成为西樵推进“地改”重要一环。

城乡融合的西樵探索:让绿水青山转化成宜居宜业宜游的资源优势

图为:西樵全面攻坚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盘活土地资源,腾出产业新空间!(章佳琳摄)

作为佛山市首例可分拆销售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工改工”项目,西樵的五八科创园项目走出了“地改”排头兵之势,也为南海国土空间综合治理改革创新、南海破解城乡融合发展命题,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区域范本。

该项目所在地是西樵原太平地毯厂地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原有的产业发展模式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太平地毯厂旧厂房也一度空置。为此,西樵通过“拆建引”相结合,因地制宜把落后的土地资源整理出来,形成新的产业载体,引进科创型、成长型企业,以村级工业园的升级改造,带动西樵产业发展。

灵活的土地流转模式、深厚的工业基础、高效的政策服务和交通区位优势是吸引我们来此投资的关键。”五八众创园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魏海京表示,西樵镇政府探索的土地流转新模式以及精细化的服务政策,是项目落户西樵的关键。

基于村级工业园土地大多为集体用地的性质,西樵镇以“最大程度保障村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创造性探索集体土地流转入市模式。五八科创园正是采取这一供地模式,即实行“一次性收取流转出让金+逐年收取公共设施租金(设定递增方式)”。这种方式让村集体感受到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政策红利,又保障了村集体长期收益,同时降低了受让方(投资开发商)的前期资金压力,深受项目方认可。

目前,西樵镇累计完成村级工业园拆除整理约7743亩,为西樵引进新兴产业、本土企业增资扩产腾出了宝贵空间。

凤凰观察认为,城市与乡村不是简单的硬币的“一体两面”关系,乡村更不应该只成为城市的背面。破解土地瓶颈,西樵要通过大力攻坚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盘活土地资源,重塑片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助力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大局。

城乡融合的西樵探索:让绿水青山转化成宜居宜业宜游的资源优势

村改让西樵村级工业园破茧蝶变盘活了土地资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西樵村落的特色更鲜明。

城乡融合的西樵探索:让绿水青山转化成宜居宜业宜游的资源优势

图为:儒溪村在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注意保护古色古香的岭南水乡风貌。(通讯员供图)

坐落于西樵山下的西樵镇儒溪村近年来有2个关键词:美丽和改变。以前,这个村庄只是南海一个边远、落后、环境脏乱的纯农业村。如今,走在儒溪村的乡间道上,目光所及之处尽是古色古香的岭南水乡之景色。在这里每一座桥都有属于它的名字,儒溪村赋予了它独有的浪漫。上儒赵家炮楼屹立在村口, 儒溪拱桥等省级市级区级文物点依旧在那里。

儒溪村的“画风转变”正是西樵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九层高台始于垒土。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西樵正把着力点放在城乡基础设施改善、环境提升。西樵不只是乡村面貌在提升,城市面貌也日新月异。

樵韵碧道(山南—儒溪段)开通,北江滨江岸线美化工程高标准推进,打造城乡滨水景观空间。扎实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推动人居环境治理。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然而,做好城乡融合这篇大文章,西樵既要保有乡村特点,又呼应城市发展,不能用建设城市的思路来建设农村。

环西樵山片区作为南海区城乡融合改革创新十大片区之一,既有老城区,也有新建城区。这里有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整治,也有连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西樵正以西樵山为中心,连片儒溪、山根等10个村居,打造“美丽家园、美丽园区、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廊道”的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

城乡融合的西樵探索:让绿水青山转化成宜居宜业宜游的资源优势

图为:位于儒溪村村口的蝶美广场正在建设中。(通讯员供图)

实际上,这10个村居都有其独到之处。以儒溪村来说,发展乡村旅游,自然风光、万亩桑基鱼塘、黄骨鱼等就是她们的“招牌”。

在推进城乡融合过程中, 西樵不能城市做强做大的同时,把乡村做弱了要因村制宜,留住各自不同的特点,让乡村充满“烟火气”,留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留得住根脉。

城乡融合的西樵探索:让绿水青山转化成宜居宜业宜游的资源优势

西樵有一个延续了1000多年的传统民俗“狗仔墟”。每到重阳,人们会从四面八方登上西樵山祈求避灾转运,客流量大,聪明的西樵人就把家里的农副产品、丝织品、茶叶等拿到山脚交易。久而久之,形成集市。

集市贸易促进了农产品的交易,加速了农民消费活动的城市化进程,造就了珠三角独有的西樵小商品交易会。“狗仔墟”正是西樵乡村向城市化迈进的早期雏形。

除了“狗仔墟”,在西樵,还有很多的岭南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西樵的优势。

城乡融合的西樵探索:让绿水青山转化成宜居宜业宜游的资源优势

图为:西樵山下村落(李均良摄)

西樵城乡融合发展既要守住“绿水青山”,也要把这份坚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守英曾就南海城乡融合发展建议:南海的城乡融合要做到‘两强’,城市要强,乡村也要强。乡村不只是要美丽,乡村也要有活力。只有城市和乡村都有活力了,才能更快实现城乡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道路。

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儒溪村的“硬件”已经大有改善,但乡村发展不仅要有颜值也要内涵,关键自身要有造血功能。迫切希望从区、镇的层面,结合儒溪村的发展定位推动项目落户。

凤凰观察认为,西樵在提升乡村面貌的同时,要立足西樵山的自然风光和传承数千年的岭南文化,因村制宜,提炼每个乡村的文化特点和IP形象,打造一村一品,让西樵乡村更具本土特色。

同时,发展乡村旅游、生态观光,推动西樵旅游从观光型向体验型、沉浸型转变,增强旅游体验感。

过去的五年,是西樵品质生活显著提升的五年;未来五年,西樵也要让美好生活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西樵推进城乡融合,成绩有目共睹。但不可否认的是,西樵同样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这也注定着城乡融合并非功在一时,而是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持续发力,长久探索发展的方向路径。

从西樵山下连片桑基鱼塘蜕变成“岭南文旅小镇”,西樵正徐徐展开一幅充满蓬勃生机、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画卷。

出品:凤凰观察编辑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佛山财经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scjw.com/5697.html

佛山财经新传媒,是一家致力于提供佛山本地财经资讯、高端金融数据及产业报告的全媒体平台机构。我们向希望寻求真相的读者提供可信赖的信息源,以客观、专业的视角提供佛山热点财经资讯。投稿/商务邮箱:63119918@qq.com

(0)
财经小张财经小张官方团队
上一篇 2021-08-09 09:55
下一篇 2021-08-10 10:20

智能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关注